為什麼我們的樣子和父母相似?因為我們的基因(Gene)來自父母。假若父母或祖父母有「致病基因」,他們的下一代有可能因此而得到遺傳病。什麼是基因?遺傳病為何會出現?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、香港青年科學院創院院士陳浩然為大家解開謎底。
遺傳病
基因是構成生命的元素,父母通過各自的基因,將身體特徵及能力傳給下一代。基因存在於 23 對人類染色體當中,負責調控人體細胞及器官的功能。當基因排序出錯或染色體數量有變,便會出現遺傳病。遺傳病可以是父母遺傳或者祖父母隔代遺傳了「致病基因」;也可能與父母無關,例如環境污染等影響,有機會導致身體出現家族中首次發現的「致病基因」。
香港常見的遺傳病
香港常見的遺傳病包括地中海貧血症、白化症、蠶豆症等;令手腳不協調的亨廷頓舞蹈症則是香港較少見的遺傳 病。由於擁有共同的種族基因,某些遺傳病會在特定群體更常見,例如鐮刀型紅血球疾病(Sickle cell anemia),患者的血液可能會於靜脈血管內凝結,導致器官缺氧而死亡,病例較常出現於非洲裔地區。 研究遺傳學的重要 要了解遺傳病,其中一個途徑是研究遺傳學,其應用較廣濶,可惠及個人,甚至全球人類。陳浩然教授說:「醫生可以通過檢查基因排序找出遺傳病的成因,用合適藥物控制病情。各國專家合作交流,通過分析基因排序變化,找出不常見的遺傳病,減低醫生斷錯症的機會。」科學家近年在遺傳學的基礎上積極研究「藥物基因學」,希望協助醫生更準確地找出藥物及為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。科學家同時努力研究如何移除或修正壞的基因。若能發現徹底根治遺傳病的方法,將令人類更健康!
想一想: 生活科學大發現
很多偉大的科學發現和發明,都是科學家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得來。奧地利科學家格雷戈爾.孟德爾(Gregor Mendel)研究日常吃到的豌豆時,發現遺傳的規律,奠定遺傳學研究的基礎,被譽為「遺傳學之父」。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芭芭拉.麥克林托克(Barbara McClintock)也從孩子喜歡吃的粟米中發現「跳躍基因」(Transposon),大大促進基因功能及其調控的研究。 科學在生活中無所不在!
我們要保持觀察力,每當發現新奇有趣事物,不妨記錄下來,將「發現」與他人分享!
What is the first question that comes to your mind about cancer? Six people in infancy, 10s, 20s, 30s, 40s & 50s asked Prof. Stephanie Ma their questions about cancer.
Copyright © 2023 The Hong Kong Young Academy of Sciences - All Rights Reserved.
提供者:GoDaddy